最溫柔的牽掛|名家童年二三事:聽戲、養(yǎng)蠶、鋤地、觀制鐵,還有一個百草園
蟬鳴聲聲,日光灼灼。夏日不約而至,我們也迎來了“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童年可謂是人生的底色,冰心就曾說,“有許多印象,許多習慣,深固的刻劃在他的人格及氣質(zhì)上而影響他的一生!
也許會有“大朋友”認為,自己已經(jīng)拉開了與童年的距離。但正如周國平所言,“真正的成熟在本質(zhì)上始終是包含著童心的!蓖牟皇且环N年齡,而是一種境界。今天,讓我們一起閱讀名家筆下這些描繪童年的句段,使兒時的記憶重新鮮活,在未來的日子里永葆童心。
魯迅: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F(xiàn)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jīng)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luò)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節(jié)選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冰心:童年,讓我“愛星甚于愛月”
離我們最近的城市,就是煙臺,父親有時帶我下去,赴宴會,逛天后宮,或是聽戲。父親并不喜聽戲,只因那時我正看《三國》,父親就到戲園里點戲給我聽,如《草船借箭》、《群英會》、《華容道》等?匆姇系娜宋,走上舞臺,雖然不懂得戲詞,我也覺得很高興。所以我至今還不討厭京戲,而且我喜聽須生,花臉,黑頭的戲。
再大一點,學會了些精致的淘氣,我的玩具已從鏟子和沙桶,進步到蟋蟀罐同風箏,我收集美麗的小石子,在磁缸里養(yǎng)著,我學作詩,寫章回小說,但都不能終篇,因為我的興趣,仍在戶外,低頭伏案的時候很少。父親喜歡種花養(yǎng)狗,公余之暇,這是他唯一的消遣。因此我從小不怕動物,對于花木,更有普遍的愛好。母親不喜歡狗,卻也愛花,夏夜我們常常在豆棚花架下,飲啤酒,汽水,乘涼。母親很早就進去休息,父親便帶我到旗臺上去看星,他指點給我各個星座的名稱和位置。他常常說:“你看星星不是很多很小,而且離我們很遠么?但是我們海上的人一時都離不了它。在海上迷路的時候看見星星就如同看見家人一樣!币虼宋抑两駩坌巧跤趷墼。(節(jié)選自《我的童年》)
蕭紅: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谷穗當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當祖父發(fā)現(xiàn)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你看!蔽遗艿轿堇锬昧艘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節(jié)選自《呼蘭河傳》)
沈從文:在上學路上“學”鐵器的制造秩序
每天上學時,我照例手肘上掛了那個竹書籃,里面放十多本破書。在家中雖不敢不穿鞋,可是一出了大門,即刻就把鞋脫下拿到手上,赤腳向?qū)W校走去。不管如何,時間照例是有多余的,因此我總得繞一節(jié)路玩玩……
又有鐵匠鋪,制鐵爐同風箱皆占據(jù)屋中,大門永遠敞開著,時間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個小孩子兩只手拉著風箱橫柄,把整個身子的分量前傾后倒,風箱于是就連續(xù)發(fā)出一種吼聲,火爐上便放出一股臭煙同紅光。
待到把赤紅的熱鐵拉出擱放到鐵砧上時,這個小東西,趕忙舞動細柄鐵錘,把鐵錘從身背后揚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濺的一下一下打著。有時打的是一把刀,有時打的是一件農(nóng)具。
有時看到的又是這個小學徒跨在一條大板凳上,用一把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鐵皮,有時又是把一條薄薄的鋼片嵌進熟鐵里去。日子一多,關(guān)于任何一件鐵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會弄錯了。(節(jié)選自《沈從文別集·自傳集》)
豐子愷:無功受祿地天天吃枇杷與軟糕
我所喜歡的,最初是蠶落地鋪。那時我們的三開間的廳上、地上統(tǒng)是蠶,架著經(jīng)緯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飼葉。蔣五伯挑了擔到地里去采葉,我與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蠶落地鋪的時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楊梅好吃得多。我們吃飽之后,又用一張大葉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蔣五伯回來。
蠶上山之后,全家靜默守護,那時不許小孩子們吵了,我暫時感到沉悶。然而過了幾天,采繭,做絲,熱鬧的空氣又濃起來了。我們每年照例請牛橋頭七娘娘來做絲。蔣五伯每天買枇杷和軟糕來給采繭、做絲、燒火的人吃。大家認為現(xiàn)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時候,應(yīng)該享受這點心,都不客氣地取食。我也無功受祿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與軟糕,這又是樂事。(節(jié)選自《緣緣堂隨筆·憶兒時》)
汪曾祺:我的記憶有菖蒲的味道
我的臉上若有從童年帶來的紅色,它的來源是那座花園。
我的記憶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們的園里可沒有菖蒲呵?它是哪兒來的,是哪些草?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我此刻把它們沒有理由的糾在一起。
“巴根草,綠茵茵,唱個唱,把狗聽!泵總小孩子都這么唱過吧。有時甚么也不做,我躺著,用手指繞住它的根,用一種不露鋒芒的力量拉,聽頑強的根胡一處一處斷。這種聲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聽得。當然我嘴里是含著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無的水紅色是一種自然的巧合。
草被壓倒了。有時我的頭動一動,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來。我靜靜的注視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時,又把頭枕上去,嘴里叫一聲“嗯”!有時,不在意,憐惜它的苦心,就算了。這種性格呀!那些草有時會嚇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來了,當我看天上的云。(節(jié)選自《花園》)
相關(guān)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