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輪車競速騎手在世界自行車中心“練級”
新華社瑞士埃格勒11月13日電 近期,五名來自中國的小輪車競速項目的年輕騎手,在國際自行車聯盟(簡稱國際自盟)的世界自行車中心訓練。13日,她們和教練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在這里的訓練讓她們重新認識到基礎訓練的重要性。
王夢瑤、廖婉儀、顧權權、劉永欣和熊鈺香,她們中最大的25歲,最小的17歲。今年春天,她們從全國300多個年輕選手中,由國際自盟的教練挑選出來,參加從11月初開始的訓練。目前,為期四周的訓練已進行了一周,大家體驗到了與國內訓練不同的感覺。
來自浙江的顧權權說:“在國內我們的技術都是互相學習,到這里外教就教基礎,讓你先找到信心。他不會讓你一上來就把所有場地(問題)都解決完,他會讓我們先適應。對于我們女生,看到(場地里的)大包還是會有抵觸心理的,但外教會跟你講,這個彎道要運用離心力,你的動作要更加有拋物線等等。我覺得這種細節(jié)能帶給我進步?!?/p>
談到細節(jié),來自甘肅的劉永欣說:“過去我們只是在做動作,沒有注重那些細節(jié),所以做出來的動作不那么絲滑,會有一些很大的停頓點,這就會導致降速?!?/p>
她們的教練孫越總結了隊員們的感受,他說:“外教對細小的環(huán)節(jié)要求更高,在我們看來沒什么意義的訓練,他們反而覺得更重要。一些在我看來是剛起步時就應該練的技巧,他們現在仍在練習,他們很重視基礎訓練。”
孫越的觀點得到另一位教練馬麗蕓的認同,她說:“我們的基本功還是不夠扎實。本來我們起步就比較晚,歐洲選手可能四歲就開始接觸小輪車,我們的運動員十幾歲才開始練,這也決定了我們練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我們一上來就會比較強調速度和力量,而他們對技術和控車的能力要求很高?!?/p>
對此,負責競速訓練的荷蘭籍教練特旺表示,越早接觸小輪車運動,越能更好地度過技巧關。小輪車競速需要各種技巧,包括騰空、轉身、飛越等。小時候騎行速度慢,身體輕,摔起來不是那么痛,長大了反倒害怕受傷。歐美優(yōu)秀小輪車選手大多5-6歲就由家長帶著學習,十幾歲已經開始出成績了。中國隊在小輪車競速項目上沒有獲得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與歐美強手存在差距。
世界自行車中心主管雅克·蘭德里表示,一方面中國運動員在這里接受最新的訓練方式,另一方面中國教練員也可以學到最新的教學理念。他還提到,對于場地設計和建造,以及這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也是國際自盟關注的范疇。從人才培養(yǎng)、教練隊伍提升,到場地和基礎設施的安裝搭建,再到后勤保障隊伍的規(guī)范,只有這些都做到了,才能打造一支有參加奧運會實力的隊伍。
蘭德里說:“我覺得這些中國運動員都很有潛力,我希望在四年后的洛杉磯奧運會上能看到中國小輪車競速運動員的身影?!痹谡劦巾椖科占昂吞岣邥r,蘭德里說,目前國際自行車界普遍認同,小輪車競速是所有自行車運動項目的最佳啟蒙項目?,F在已有不少從小輪車競速轉行到場地、公路和長距離自行車賽項目上,并取得不錯戰(zhàn)績的成功案例,小輪車競速培養(yǎng)的技巧可以被很好地運用到其他自行車運動項目中。蘭德里希望在中國推廣這個理念,讓更多練習自行車的小運動員先從小輪車競速開始,慢慢再轉到其他項目上。
馬麗蕓說:“其實在身體素質、力量和體能上我們不差,甚至比國外運動員要更強,特旺也是看到了我們運動員這方面的潛力,才挑選了這些孩子。不過下一步我們也要改變教練員的觀念,怎么去讓她們將現有的身體能力轉換到車子上,這也是我最大的感觸,回去后需要改善。”
運動員們在瑞士的訓練和生活比較簡單。國際自盟總部所在的埃格勒是一個遠離大城市的小鎮(zhèn),在阿爾卑斯山附近。運動員們住在離世界自行車中心三公里遠的公寓,每天都是騎自行車來回。除了訓練和比賽,大家很少外出活動。她們表示,其實在國內的訓練條件要比這里好,比如省里面有訓練中心,吃住和訓練在一個區(qū)域,有醫(yī)生跟蹤。其他如體能教練、力量房、小輪車場地等,都跟國際自盟的標準一樣。
孫越說:“過去我們都是摸索著練,根據常年的訓練總結出一些技術,不敢說一定正確。我們是中國第一批練習小輪車的。我們現在是教練了,對現在的隊員來說,她們就是最受益的一批學員了,希望她們能夠出好成績。”(記者單磊 陳俊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