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志愿者為中法交流搭建橋梁
在留學生姚楚青看來,能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成為巴黎奧運會志愿者,是自己近年來做過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四年前來到法國留學的她,選擇的研究方向是文化遺產保護,這讓她對不同國家的文化充滿好奇。學業(yè)之外,她經常參與中法交流活動的志愿服務工作,當巴黎奧組委招募志愿者時,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
“這里的志愿者可能來自巴黎、圖盧茲或阿爾卑斯地區(qū),但共同點是都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痹诎7茽栬F塔下的沙灘排球賽場,姚楚青真切感受到了中法兩個文化大國的互相吸引,更收獲了寶貴的跨國友誼。
“他們會經常找我討論中國的美食、景點和大熊貓。沙排比賽時,大家都會和我一起支持中國隊。”姚楚青說,自己還會把中國的旅游利好政策介紹給大家,一名來自里爾的志愿者已經迫不及待地跟她約好在中國見面。
志愿者熱萊爾對中國文化非常向往。這名非裔法國小伙告訴姚楚青,自己受家庭影響,對中國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他的媽媽來自剛果(布),小時候經常從媽媽口中聽到中國援建非洲、中國醫(yī)生幫助當地人的故事,所以他對中國的印象很好。他說中國人正直又誠實,還希望我能教他中文。”姚楚青說。
最令姚楚青印象深刻的是一場小插曲。一次比賽過后,有法國觀眾把隨身攜帶的背包和藥品遺失在場館內,請求她的幫助。當時的姚楚青已經下班,正想去附近的戰(zhàn)神廣場找法國總統馬克龍“求合影”,但她沒有把工作推給同事,還是為觀眾提供了幫助。
“既然找到了我,那我就要‘善始善終’,不管有沒有下班。但當天很多同事都跟馬克龍合了影,我卻錯過了,有點惋惜!币Τ嗾f。
“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最后幫助觀眾找到失物,我感到很開心。”姚楚青說,正是在這些小事中,自己向國際友人展現了中國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
與姚楚青同一個場館的高興,是一名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交換生。7月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交換期結束后,高興留在巴黎,成為一名觀眾服務團隊志愿者。
這項工作相對枯燥,需要為觀眾提供信息、給予指引,有時甚至得站立好幾個小時。但高興的工作格外賣力,在她看來,能幫助到他人非常重要。
“作為觀眾,能體驗到的只是一小時或兩小時的奧運會,但真正作為志愿者深入到賽事之中,看到的、體驗到的內容更加廣闊。在這其中能幫助到別人,對自己的成長也是一種促進。”
高興說,一次與法國同事交流時,對方說想到中國看“坐著的士兵”!拔蚁肓藥酌腌姡蝗灰庾R到可能是兵馬俑,才知道他是想來西安。看到他們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很開心!
唯一的遺憾,是她很難向感興趣的同事科普自己熟知的書法篆刻知識,因為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八麄兞私馄匆,也會對繁體字和簡體字感興趣,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
奧運會期間,高興迎來了自己的生日,主管知道后很驚訝,表示“從沒見過有人生日還來上班”。當天,她獲準提前下班,同事們在工作群中祝她生日快樂、祝她有個美妙的夜晚。
在法國,高興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差異。作為浙江人,高興曾參與杭州亞運會的志愿服務工作,但她發(fā)現那與巴黎奧運會有許多不同;交換學習期間,她也意識到中國和法國對于藝術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方式大相徑庭。但她認為,這并不意味著孰高孰低,而是“跳出來后,才了解到世界上有這么多不同的思維存在”。
“雖然有許多不同,但有一個相同點:都是非常珍貴的經歷,我都會很珍惜!
相比之下,面對即將落幕的巴黎奧運會,志愿者葉歆最大的感觸是“世界變小了”。
葉歆高考后赴法留學,已經待了近七年。在魯昂讀書期間,她擔任中國學聯副主席,組織了許多中法文化交流的活動。在參與諾曼底電視臺的一次專訪活動時,她發(fā)現人們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從此一直希望促進法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
奧運會為葉歆提供了這樣的平臺。她擔任NOC(國家和地區(qū)奧委會)助理,負責運動員和代表團的對接工作。在工作中,她發(fā)現pin(徽章)和美食是增進溝通的兩樣法寶。
“我在學聯組織活動時,就發(fā)現法國人對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歷史、戲劇等元素很感興趣。奧運會上,我和他們交換中國風、古風的pin,這對他們很有吸引力!
“和中國人一樣,法國人也很重視飲食文化。在奧運村,許多人找我,問中國不同菜系都是什么樣子的,在法國哪里可以吃到正宗中餐,他們對這些非常好奇!比~歆說。
葉歆覺得,自己在奧運會上最大的收獲,一是了解了法國和其他國家文化,二是傳播了中國文化。
“我會說中、法、英三種語言,但后來發(fā)現,懂得語言是一方面,懂得文化更重要!彼秊檫@次志愿服務工作感到欣喜,因為“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也把我們的文化帶去了每個角落”。
“在奧運會,我漸漸地覺得,國別、人種的差異似乎都消失了,好像世界大同真的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就可以體現得淋漓盡致。很幸運能參與其中,也很感動于這期間大家建立起來的情誼!比~歆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